食品安全
“0卡代糖”饮料是否健康?
发布时间: 2021-09-25     浏览次数: 420

近年来,“0卡代糖”饮料营造的“好喝不发胖”这一概念,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关注和买单。那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0卡代糖饮料对身体健康有没有负担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第一个概念,什么是“0卡”,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当食品中的能量不大于17千焦 / 100 克(固体)或100 毫升(液体)时,就可以看作是“零能量”了,也就是说,0卡并非是绝对意义上的零能量。其次,什么是代糖?代糖,就是可替代糖的物质。代糖有营养性代糖(产生能量)和非营养性代糖(不产生热量)。在所谓的“0卡代糖”饮料中添加的一般都是非营养性代糖,如甜菊糖苷、赤藓糖醇、三氯蔗糖等代糖。它们的甜味是蔗糖的数百倍,有的甚至千倍之多,并且在肠道中被吸收的速度要比单双糖缓慢,参与到人体代谢中产生的热量微乎其微,被视为零热量。代糖能够让人品尝到甜味且不提供热量,似乎是非常完美的糖类替代品。《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指出:每100ml饮料中含糖≤0.5g,就可以标注为无糖饮料。也就是说,无糖并非绝对意义的零糖。最后,“0卡代糖”饮料真的健康吗?对身体是否有负担呢?有科学研究发现长期食用代糖可能会给人类带来一些潜在的健康隐患:

1.扰乱和破坏肠道微生物环境。长期用代糖食品取代碳水化合物和单糖(如葡萄糖、果糖)食品,需要利用葡萄糖来维持自身生长的菌群会逐渐被适应无糖或低糖环境的其他杂菌取代。长此以往,肠道内的正常菌落环境就会受到破坏,导致便秘、腹泻、消化不良等各种肠道问题。

2.影响胰岛素分泌,增加肥胖和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当人体摄入大量代糖物质,机体感知到了甜味物质后分泌大量胰岛素应战,然而非大量葡萄糖,只好偃旗息战。久而久之,胰岛素受体敏感度下降了,随之导致脂肪分解减少,合成增加,容易造成肥胖。不同于高热量和高糖过量摄入所致的肥胖,人工甜味剂替代糖类会引发神经元系统的补偿机理,从而引起更大的食物和能量的渴求。因甜味剂的甜度比真正的糖要高得多,这可导致大脑接受到强烈的刺激信号,干扰人体维持正常血糖水平的激素系统,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3.增加痴呆和中风等神经系统疾病风险。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研究发现每天饮用代糖饮料的成年人,未来10年内患痴呆和中风的几率要比一周只喝一次的人高3倍。有研究发现经常食用含阿斯巴甜的食品会诱发老年痴呆症、帕金森氏症及其它脑神经病变症状。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指出人体补充水分的最好方式是饮用白开水,少量多饮,每日达到7~8杯(1杯约200毫升)。相比于含糖饮料,从热量摄入的角度来看,正常人群偶尔饮用代糖饮料解馋或更换口味也无大碍。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来源:大众卫生报

责任编辑:孔令杰